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 半岛官网 > 新闻中心 > 公司新闻

新闻中心

News

分类>>

半岛“我的工人文化宫”散文获奖作品选登

2024-09-06 08:01:25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半岛“我的工人文化宫”散文获奖作品选登1984年,我在街上偶遇初中同桌春华。聊天中,她说我们市里的工人文化宫要开个文学讲习班,问我去吗。就这样我花5元钱再一次和春华成为同学,成为景德镇市工人文化宫首批文学讲习班的学员。现在想来,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,它绝对是心目中文学界的黄埔军校、眼中的鲁迅文学院。

  讲习班设在工人文化宫的二楼。从广场到莲花塘,再上一个较陡的坡。教室门窗很高很大,米的,从弄堂到这里堪比天堂。夏天的傍晚,我会早早吃好饭,朝圣般地来到这里。路旁高大的梧桐树,还有晚风吹过的瑟瑟声,无疑是我心路走过的历程。自卑与焦虑,想想我的那些已经坐在大学教室的同学,心中反复涌动的词便是落寞和低落的尘埃……

  一期下来,我们听了四中教师曹均安的“纳凉夜话”,一股文学的清凉消融在文化宫的夏日火热中。胡辛的《四个四十岁的女人》(这篇小说被等公交的王蒙读到并推荐,一举获得当年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),让我畅想了一下四十岁以后的自己。还有景德镇报社总编王伯健,景德镇市文联马玲、姚飞熊,景德镇教育学院的王元谋——那个永远梳着乌黑油亮头发的“文学概论”老师,还有那个写得一手漂亮散文的罗欣君老师……他们就是一盏盏明亮的灯,照亮了我的前程,温暖了我的寒夜。

  后来,当我的作散文诗《昌江畅想》第一次变成铅字发表在《景德镇日报》副刊时,当我的散文初作《兰花婶》发表在《景德镇文艺》时,虽略显幼稚,但不乏真情。我甚至幸福地认为原来世界不只有贫瘠与薄凉,还有浪漫和辽阔;原来世界不只有失落和悲哀,还拥有温度与未来。工人文化宫是文学青年的大本营,它是很多人修行的道场,同时也是我的神圣殿堂。在讲习班,我结识了许多的文友。他们来自景德镇各个领域,有的甚至成为一生的朋友。因为共同的爱好,我们这群人会以文学的名义,经常结伴去莲花塘的亭子里背背英语,背背诗;我们会相邀一群人骑行去跃进水库的水边或竹林,吟诗雅集,不惧风雨;我们可以在重阳节的夜晚,在文友的园子里吟诗作对,共饮佳话;我们在中秋月圆之夜相聚在西瓜洲那段昌江河畔搭太平窑,围着篝火欢唱;我们学前人成立文学社,创办《工人文艺》,把学员的习作变成铅字;我们在文化宫里誊印自己的诗集,挥汗如雨……

  文学的力量是巨大的。这些从工人文化宫走出来的文学青年,不亚于当年的五四青年。我想《新青年》的时代是属于前辈的时代,而文化宫是属于我们的时代。任何时代都不能缺了精神家园。后来,他们成立十双眼睛诗社,成立青文委,在桂花树下吟诵《苦楝树》,苦楝树虽苦,但文学的激流回甘。他们在雨中结伴登泰山经历惊魂一幕,他们在昌江渠化工程感受大江东去的豪情,他们在昏暗的矿井下找到生活的诗意……

  当年,那些从工人文化宫走出来的文学青年成了景德镇文化的推手,他们用淳朴讴歌昌江,他们用燃烧岁月,在那个年代,以自己的方式彰显青春的模样。

  在城市的一隅,有一个承载着无数记忆与梦想的地方——工人文化宫。它不仅是工人休闲娱乐的殿堂,更是时代变迁的见证者,一砖一瓦都镌刻着过往的辉煌与温情。对我而言,工人文化宫不仅仅是一个地点,它是童年欢笑的源泉,是青春梦想的启航地,更是心灵深处那个永不褪色的温暖港湾。

  小时候,每当周末或假期,父母总会带着我前往工人文化宫。那时的我,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与探索欲,而工人文化宫像一个巨大的魔盒,里面藏着无尽的惊喜。一进门,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那片宽阔的广场,夏日里,孩子们在喷泉边嬉戏,笑声与水花交织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;冬日,则变成滑冰的天堂,我穿着笨拙的滑冰鞋,在父母的搀扶下一步步学会了滑行,那份成就感至今仍让我回味无穷。

  工人文化宫内,图书馆是我最爱的地方。一排排整齐的书架散发着淡淡的书香,仿佛能瞬间带我进入全新的世界。我曾在《安徒生童话》中遨游,与小人鱼共舞,与丑小鸭同悲共喜;也曾在《十万个为什么》中寻找答案,满足了我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渴望。那些日子,工人文化宫成了我知识的海洋、心灵的栖息地。

  随着年岁的增长,工人文化宫在我心中又有了新的意义。青春期的我,对艺术充满了无限的向往和追求。工人文化宫内的剧院,成了我梦想的舞台。每当夜幕降临,灯光璀璨,我便会站在舞台的一角静静地看着台上演员们的精彩表演,心中种下了一颗成为演员的种子。我开始参加文化宫组织的各种艺术培训班,从唱歌到跳舞,从朗诵到表演,每一个角色,每一次尝试,都让我更加接近自己的梦想。

  在工人文化宫,我还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。我们一起排练节目,一起参加比赛,共同经历了失败与挫折,也一起分享了成功与喜悦。那些日子,虽然辛苦,但充满了青春的和活力。工人文化宫,见证了我们友谊的深厚,也留下了我们成长的足迹。

  时光荏苒,岁月如梭。转眼间,我已从那个懵懂的孩子成长为成年人。而工人文化宫,也经历了无数次的变迁与改造,但那份独特的情怀却从未改变。每当回到这里,总能勾起我无限的回忆与感慨。

  如今,工人文化宫不仅保留了原有的功能,还融入了更多现代化的元素。数字影院、多功能厅、健身中心等设施一应俱全,满足了不同年龄层次人群的需求。但在我心中,最珍贵的还是那些老旧的记忆和那份不变的情愫。

  我常常想,如果没有工人文化宫,我的童年将会失去多少色彩,我的青春又将如何安放?它像一个温暖的怀抱,无论我走到哪里,都能感受到那份来自心底的温暖和力量。

  展望未来,我期待着工人文化宫能够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,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。我希望它能够更加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,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、艺术展览、学术交流等,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爱上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。

  同时,我也希望工人文化宫能够更加注重公益事业和社会责任,为更多的困难群体提供帮助和支持,让这座充满爱的殿堂,成为每个人心中最温暖的记忆。

  岁月悠悠,工人文化宫的情愫长流。无论未来如何变迁,它都将永远是我心中那片最柔软的地方。因为在这里,有我童年的欢笑、青春的梦想以及那份永不褪色的温暖与感动。

  一头是古典风格的莲花塘,一头是现代繁华的休闲广场,工人文化宫居中,恰似被双星拱月,雄踞在莲社北路,令人向往。

  曾记得那个火红的五月,全市职工的“五一”文艺汇演。企业选拔来的职工代表,登台亮相。大家唱京剧、唱黄梅戏、唱越剧、唱红歌,还有诗歌朗诵、说相声、舞蹈表演。节目丰富,精彩纷呈。

  我偏爱黄梅戏。它曲调优美,抑扬顿挫,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,感人的歌词与婉转悠长的旋律,令我一听倾心,再听倾肺,然后倾心又倾肺。

  星期日,企业放假休息。爱好中国象棋的职工脱下底色模糊的工作服,邀上棋友,脚底下生风,奔向工人文化宫。他们唯恐晚了,坐不到一个理想的观棋位置半岛

  莫道君行早,更有早行人。工人文化宫已是金戈铁马,烽火连天。本土职工中国象棋锦标赛揭幕,棋手对垒,楚河汉界,摆成队伍争输赢。

  外行看热闹,内行看门道。楚河汉界三分阔,足智多谋万丈深。职工们平日工作忙七忙八,身心的疲惫,在观棋中一下子得到了消除。

  笠翁《闲话偶寄》讲弈棋不如观棋,观棋无得失之心,是非常有趣的事。一语中的,我不善象棋,只会袖手旁观,真的是讲到我心坎上了。其实,人生就像一盘棋,亦如我是企业里的一员,不起眼的身份,有时也可以演绎精彩人生。20世纪80年代,我曾参加了工人文化宫举办的小说散文创作,从此文学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。我的百余篇小说、散文被省市级报刊采用,并偶获小奖。

  阳光爬进了窗户,跳到了课桌上面,又迅速占领了教师的讲台。一群来自瓷厂爱好陶瓷美术的女工,秀发罩着金光,面容如同春天的花朵,被企业推荐来工人文化宫,接受系统的陶瓷美术培训。教师教她们描摹。她们态度谦恭认真,像一群刚进校门的孩子,跟着老师画鱼、画鸟、画果、画花、画树、画水、画人……

  一支画笔就是心中的魔法棒,灵巧地一挥,能将白如玉的瓷器点染成绚丽多彩的世界。她们在陶瓷美术这座神圣的殿堂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温馨,找到了希望与信心。

  我喜欢散步。尤其是在莲社北路,它素有绿色走廊的美称。每当路过工人文化宫门前,抬眼好像发小向我招手,有千言万语叙说的冲动。特别是站在楼台往外望,笔直的法国梧桐,高过楼顶。它们肩并肩,手牵手。春天绿着,秋天黄着,时常有鸟儿来造访。叽叽喳喳,唧唧啾啾,仿佛旁若无人,时而高亢,时而低吟,或故意拉长悠扬的声调。于我,这简直是天籁之音。如果我是诗人,肯定会若有神助,灵感喷发,因景生情,因情生句,起承转合,一气呵成。

  每次走进工人文化宫,“工人的学校和乐园”八个遒劲有力的大字,瞬间就俘获了我的心,勾起我对陈年往事的念想。岁月在这里变成了经年陈酿。拧开经久岁月的瓶盖,历久弥香,不醉自醉。

  一个周五上午,一个同学从微信上给我发来一张“历史”照片,虽有点模糊,但我清楚地记得,这张照片是我们1999年上大学一年级时,在赣州市工人文化宫也就是亚细亚娱乐城学跳交际舞时拍的集体照。

  位于章贡区卫府里的赣州市工人文化宫,离我就读的学校有五六公里,没有直达的公交车,可全班同学都相当有决心与毅力,53个青年男女混搭“拼车”,每周六的早饭后叮铃铃地骑上租来的自行车直奔工人文化宫。

  我们是学师范专业(文秘方向)的,老师说要想学好这门专业必须多才多艺,比如能说会道、吹拉弹唱、跳交际舞等。于是,敬业的班长带领我们先学跳交际舞,到工人文化宫集中培训一个月。

  “技多不压身,功到自然成。”这是我们当年的口号。我们上午在三楼学跳交际舞,下午在二楼学溜冰。

  记得有一次,我溜冰时与同学撞了个满怀,额头碰起了一个大包。看管的阿姨连忙将我们扶起,用冷毛巾给我敷肿,而后一直守护着我,陪我聊天,让我放松心情,我倍感温暖。

  参加工作后,同学们各奔前程,几乎未再到赣州市工人文化宫相聚。但每每谈到当年的“舞林大会”和滚轴溜冰,个个都眉飞色舞,记忆犹新。

  直到我读四年级的儿子班上布置了一道作业——参观工人文化宫时,我才又与工人文化宫“再续前缘”。

  此时的工人文化宫已不仅仅是娱乐与休闲的“栖息地”,它的功能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逐渐延伸,承担了青少年智力提升、综合素养提高的部分任务。

  “有书法、绘画、口才等培训,还有钢琴、围棋、吉他等训练。”听完工作人员的介绍,我陪着儿子楼上楼下参观了半天,他每到一层都恋恋不舍,并表示每个周末要来此地。

  说到做到,儿子每周六上午八点半准时到工人文化宫“打卡”,上午看书自习,下午学钢琴。儿子说特喜欢这里的氛围,“闹中取静,静中有动”。对此,儿子还深有感触地写了《“宫”中文化》,并在《赣州晚报》发表,且在当年的读者文化节获三等奖。儿子说,他之所以学钢琴,是因为在工人文化宫里看到老师弹钢琴的动作尤为优雅,特别是钢琴那清脆的声音和欢快的节拍让他兴奋。因而,周末去工人文化宫就成了儿子的必修课。

  有了“老大”的成功经验,我也“依葫芦画瓢”,将4岁的女儿带去工人文化宫接受文化熏陶。没想到,女儿比那时儿子的表现更为亢奋,到了饭点还赖着不走。女儿还要我马上给她报舞蹈班,因此我又重复了以前的“老路”,到了周末和节假日就往工人文化宫跑。

  “诗词歌赋岁入梦,琴棋书画伴平生。”看到一个个忙碌的身影,我也闲不住了,上午跟师父学二胡,滋养耳朵;下午跟老师学书法陶冶情操,同时,我还结识不少知己……这样的生活,对小孩对我都是一种高级的享受。

  喧嚣热闹与静谧美好,你们更钟情于谁?我选择后者。吉安市工人文化宫宛如一方宁静的艺术绿洲,一层轻盈的薄雾淡纱,而我们,有幸在这里开启了一段古典舞温馨浪漫的破茧成蝶之旅。

  打开市工人文化宫那扇大门,仿佛走进了一个与世隔绝的艺术殿堂,宽敞干净的舞蹈教室、柔和的灯光、整齐的把杆、明亮的镜子,无数个怀揣热爱的身影舞动其中。当我第一次穿上那身呈皓腕于轻纱的舞裙,心中的期待与憧憬如同涟漪般慢慢晕漾开来……

  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间。以歌会意,以舞交友,那些在一起起舞的日子,如花开傍柳,似朝霞日晖……在低回婉转间,我们顾盼生辉!静儿,你是羽尖掉落的风,一个漂亮的旋转,便捺出一笔清香。雨兮,你是山间流淌的溪,一个利落的翻腾,便绘出素馨花灯。在市工人文化宫那间宽敞的舞蹈房里,我们一起挥洒着汗水,用汗水舞出自己人生的盛宴,将平庸历练为舞台上的惊艳。

  拾一段记忆是与您——良师,相遇的明朗与宛然:那日演出的《清明雨上》,是素色年华里最亮的风景。您,回身举步,恰似柳摇花笑润初妍;您,秀足轻点,仿若云轻星闪泽霓裳。时而抬腕低眉,时而轻舒云手……而我那一颦一笑,一举手一投足,也渐渐有了不一样的韵味。当春遇见了冬,就有了岁月,而我遇见了您,就成了那道唯一的风景……

  拾一段记忆是与你——益友,相知的温润与安然:《知否,知否,应是绿肥红瘦》,行遍世间所有的路,只为今生与你邂逅这《人间烟火》,那些相约而来的日子《如故》,那些披月而来的时光依旧,那《声声慢》时光清浅处,印下了我们一步一欢喜的点点滴滴、零零碎碎……慢慢地、慢慢地,你和我慢慢地成长,慢慢地成就,成为最好的益友,也成了最美最美的舞伴。多想向时空许个心愿:愿时光能缓,许益友不散……

  “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,都是对生命的辜负。”愿你我余生,有人共舞,也能独自翩翩起舞……吉安市工人文化宫亮起的一盏盏灯,是我们每一个职工的心之所愿,愿我们余生,与光共舞,我们在哪,光就在哪!

  对市里的工人文化宫,我有着特别的情愫。我无数次走过或走进这里,昔日的情感氤氲成心中的一幅画,往事的音符化为牵挂之念萦绕入怀……

  工人文化宫,在我们的记忆中挥之不去,我们用心灵来触摸和感受,以文字来挥洒她在时代汪洋中的细流涟漪:

  建立于1956年6月的景德镇市工人文化宫,马上就要迎来她的68周岁。近70年的风雨历程,是我们这座城市发展的缩影,也浮现出我与工人文化宫交往的点点滴滴。工人文化宫,我虽然不曾成为你其中的一员,但你我之间的情感并不逊于其他任何地方。时光荏苒,岁月缱绻,漾开记忆,在文化宫曾经的经历,我禁不住笔触纸端,抑制不住的也让摇曳的句子瞬间生动……

  说来也巧,我第一次进入工人文化宫,便是与集邮相关,这也是我最初认识工人文化宫的契机。20世纪80年代初,和全国集邮界一样,景德镇也步入了集邮的黄金时代。全市集邮爱好者作为一个群体,发展人数之多,发展速度之快,前所未有。景德镇市工人文化宫,顺应发展潮流,决定建立全市第一个集邮组织——景德镇市职工集邮协会。

  我有幸成为全市历史上第一个集邮组织的筹备组成员,也首次进入工人文化宫,与各位邮友一起,开始了我们的筹备工作。在工人文化宫领导的关心和安排下,我们几个筹备组成员赴浙江省杭州市等地参观学习。最难忘的是1982年12月3日,我们慕名去拜望了集邮界前辈、我国著名的集邮家张包子俊。他不仅热情接待了我们这些小辈,而且在我们的邮品上签名留念。

  我们这些筹备组的成员,终于不负一年多的辛苦,在1982年12月20日成立了市职工集邮协会。我们的努力也终于结下了丰硕的成果,让全市集邮爱好者有了真正的“家”。该协会不仅成为组织和联系全市广大集邮爱好者的桥梁和纽带,也为市集邮协会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  2009年3月7日,时隔近20年后,我又一次来到这里,来到久违的工人文化宫。一阵鞭炮声响过以后,市集邮乐苑宣告诞生了。我作为市邮协名誉会长,与近百位瓷都邮迷参加了成立仪式。集邮乐苑,是全市职工集邮爱好者“乐在方寸间”的邮乐之家,由市职工集邮协会主办,设在市工人文化宫宽敞的一楼大厅,并得到了市邮政局、市集邮协会的大力支持。“宫”的深情,时间的无岸、文化的伟岸,以沉静、以温暖、以博大、以独有的邮文化气质岿然不动地迎接了新时代的狂飙洗礼。

  我确信,如果工人文化宫有“宫史”,一定能证明:她曾经是工人阶级的荣耀之地,也永远是工人的文化乐园,更是属于所有劳动者的精神宫殿!

  已近古稀的工人文化宫,你承载着几代“镇巴佬”的情感记忆。你不曾老,你充满生机和活力,你将在懂你的人们手中,不断焕发出新的青春。

href=""

搜索